《长治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广药-连南”医联体模式:让百姓少跑腿,让数

 
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建于1950年,其前身是广州铁路中心医院。2004年,该院转制为广东药学院直属附属医院。2016年,随着广东药学院的更名,医院也更名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下简称广药一院)。作为广东省首批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广药一院秉承“崇德、仁爱、博学、至臻”的院训,全力打造特色突出、现代化、医教研一体的高水平大学附属医院与综合性“三甲”精品医院,为广大患者提供温馨、优质、高效、超值的健康医疗和保健服务。

经过近70年的传承与发展,今日的广药一院已拥有了一批优势突出、在广东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专科。其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西医结合学科,在2018年“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位居全国医学类第3名、广东省第1名;此外,医院还拥有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高脂血症调肝降脂重点研究室与脂代谢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代谢性疾病中医药防治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专科、学科——口腔科与临床药学,1个省级“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心血管内科……以广东药科大学为依托,广药一院还建有广东省唯一的代谢病中西医结合研究中心,拥有一支专门的代谢病专家团队,以糖脂代谢障碍与动脉硬化相关疾病的防治为方向,积极开展临床与科研的联合攻关。

数十年风雨兼程,广药一院在临床与科研上砥砺前行。至今,其完成的纵向课题已超300项,其中获国家级科技成果奖4项,获专利授权24项,参编专著和教材100多部。2019年年初,该院主持完成的“基于云技术的省县镇医联体创新与应用”项目获得2018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医院科研创新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座里程碑。

创新医联体模式 切实提升贫困县医疗服务能力

《广东科技》:首先祝贺你们此次获奖。请介绍一下你们获奖的项目。

广药一院:我们获奖的这个项目叫“基于云技术的省县镇医联体创新与应用”。大家知道,建立医疗联合体系(以下简称医联体),推进建立大医院带社区的服务模式和医疗、康复、护理有序衔接的服务体系,更好地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头作用,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必由之途。目前现有的广东省医联体模式,在贫困地区的可推广性低,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并且多停留在业务协作层面。

广东药科大学外貌

我们这个项目就是以探索多种形式结合的医联体、深化医联体业务与医疗信息化融合、实现基于云技术的信息资源共享、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医联体运作模式为目的,以组织体系创建、业务流程重造、信息系统研发、资源共享模式、学科重点帮扶、应用示范推广等为重点内容,打造适应广东医疗资源分布特点的省县镇医联体创新与应用。

《广东科技》:你们这个项目成果解决的具体问题是什么?项目的最大亮点或创新点又是什么?

广药一院:项目在广东省医联体建设的医联体管理模式、技术应用、业务协作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实现了“医疗资源、信息资源”的双下沉,能够切实提升贫困县的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水平以及人才竞争优势,同时也为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探索出了一条“低投入、高成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一句话概述就是,项目成果形成的“广药-连南”医联体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到了优质的医疗服务。

这个项目的亮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在医联体内部建立了联合体理事会模式管理协作体系,以明确各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为医疗协作顺利开展与医联体可持续发展奠定了组织基础。

二是在医联体内部探索了紧密型医联体、专科型医联体、城市医疗集团等多种形式结合的运作模式,充分共享医疗资源与信息资源,并通过专科共建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薄弱的专业服务能力。

三是深化医疗信息化与医联体业务融合。建立统一卫生信息化平台,联通各单位孤立的信息系统,实现医患数据的多向传输;打造区域检查检验中心,提供一体化服务,实现检查结果互认;建立远程病历质控平台,提高基层医院医疗质量;引入AI智能识别,实现首个医联体内部AI病理远程诊断。

概括地讲,这个项目利用云技术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还依托广药一院的数据中心机房,通过电信虚拟链路与云技术搭建了一套远程云机房系统,实现了基层医院信息化系统的高可用以及医疗数据的统一、集中存储,双向共享,形成了“广药云”。

此外,项目还发表了论文8篇,申请专利12项,获得专利授权2项、软件著作权18项。项目在医联体模式探索、技术突破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带动了我国不同模式医联体实践水平的提升,得到国务院医改组专家的充分肯定,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成果广泛应用 让基层百姓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广东科技》:项目具体应用情况如何?

广药一院:项目应用地区连南瑶族自治县是广东省级重点扶贫的特困县,该县的医疗资源、人才资源与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为落后。早在2007年,我们医院就与连南县人民医院建立起教学基地和协作医院关系,共派出50多名业务骨干到该院挂职,为连南地区培养了近百名业务骨干;此外,我们还定期安排心内科、内分泌科、呼吸内科、普外科、妇产科等专科的专家前往该院进行专业技术指导。随着项目的实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该院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得到了持续提高,当地的医疗服务质量也得到切实改善。

项目应用期间,广药一院赴连南县义诊的专家达493人次,进行帮扶性手术及麻醉1050例,开展新技术83项,专家出诊次数达5410次;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人次提升38.56%,药占比明显下降10.3%;连南地区上转广药一院住院326人次,广药一院下转各下级医疗机构216人次,平均住院费用为2.21万元,共服务患者人次。

《广东科技》: 除此之外,项目成果还推广应用到哪些地方?取得的总体成效如何?

广药一院:我们这个项目的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的成效也非常可观。

项目成果应用到广州市农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云浮中医院、南雄中医院以及连南县的8家卫生院,在2015到2017年的三年时间内,共服务患者54万人。

在成效方面,以连南县人民医院为例,2015到2017年期间,连南县人民医院职工年人均收入从约5.7万元增长到约9.5万元;全院年住院总费用从约3200万元增加到约6500万元;该院的影像科从仅有主任1人持有执业证书,到逐渐能担负下级医疗机构远程影像检查的需求;2014年以前,该院有40余名骨干医护离职,如今,医院不仅留住了119名新进医护,还成功引进4名副主任医师以上职称的省专科特岗专家。更值得欣喜的是,2015年,连南县人民医院提前通过“二甲”医院的复审。

其次,项目使山区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三甲医院优质资源和服务,缓解了山区患者就医难、看病贵的问题。如2018年9月,连南县一名老人突发急性心衰,我们通过远程医疗系统指导县医院进行抢救,并在抢救后通过医疗直升机转送到广药一院,之后及时完成支架手术,成功挽救了患者宝贵的生命。

第三,项目应用了全省首个人工智能远程病理诊断系统,与连南县医院成功对接远程病理诊断。通过AI远程病理诊断,在术中就能完成病理送检、出报告等环节,期间耗时仅30分钟,基本与在三甲医院手术的术中病理时间一致。

广药一院1号住院大楼

在2017年年底召开的广东医改工作成果媒体沟通会上,国务院医改专家对“广药-连南”省县镇一体化紧密结合型医联体模式给予高度肯定,指出该模式通过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为促进社会公平作出了巨大努力,为县域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广东科技》:在项目攻关中你们攻坚克难,遇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积累了哪些经验?

广药一院:在项目攻关中,如何开展更深层次的医疗大数据利用是我们遇到的主要难题。在当前医联体建设大潮下,由于存在标准不一、缺乏统一信息平台、管理和业务融合等问题,医疗机构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仍处于起步阶段,信息交互的藩篱还未完全打破。

通过项目实践,我们认为医联体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适应医疗需求的信息通信技术的集成创新,即技术层面的问题,包括互联互通问题、安全性问题、大数据治理问题等;第二类是适于互联网的医疗模式创立,包括业务技术标准、创新管理体系与规范等。我们的医联体建设主要从管理协作、医疗业务协作、人才协作和信息系统协作等几个方面开展,虽然解决了基层医院业务水平落后的情况,并建立了临床数据中心和集成平台,为医联体内部业务协作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尚未涉及更深层次的医疗大数据利用。

广药一院获得的部分荣誉

但我们相信,基于医联体的临床系统集成以及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项目会在临床大数据挖掘与利用方向继续耕耘,去发现海量医学数据及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而指导医学决策、疾病诊断、药品研发等诸多高技术领域发展。

《广东科技》:采访的最后,请你们介绍下目前正在开展的重大科研创新工作?

广药一院:目前,依托广东药科大学,我院正联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连南县人民医院、南雄县人民医院及多家蛋白、基因检测及大数据挖掘分析公司,拟建立一个基于生物医疗大数据的胃癌智能精准防治平台,为胃癌早期诊治提供新方法。该项工作创新地将临床资料、生物学检测(包括基因组学、蛋白组学、肿瘤干细胞标志物等)、内镜和病理结果整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干预和精准化用药,是一种提高早期诊治率的可行办法。

【延展阅读】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依托单位——广东药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全国三所药科大学之一,也是华南地区最早开办药学系列专业的高等学府。学校学科优势特色突出: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居全国并列第21位、省内并列第2位;中西医结合学科在2018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中居全国第3位。现有省部级重点学科5个,包括1个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3个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1个广东省重点培育学科,另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拥有5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学校科技创新实力雄厚:建有广州大学城健康产业产学研孵化基地、糖脂代谢病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广东药科大学-香港大学中山生物医药创新平台等国家和省部级平台47 个,并建立了完备的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大药及医药一体的研发创新体系。近五年来,学校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1项,包括:以第一完成单位和第一完成人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何梁何利奖1项,国家专利优秀奖2项,吴阶平医药创新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中国中西结合学会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等。


文章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网址: http://cz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8340.shtml


上一篇: 新发现有望改善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
下一篇: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_呼和浩特城市绿地土壤水分的累积与变异性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长治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