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学院学报》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论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7-27
 

古今字与通假字是古汉语教学与研究的重点之一。目前,关于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分问题,学术界存在分歧。有的人支持界定古今字与通假字,如卢烈红(《古今字与同源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的关系》,《语文知识》2007年第1期);有的人支持把古今字纳入通假字范畴,如乔魁生(《谈通假字和古今字》,《辽宁大学学报》1989年第5期)。但是在一些语文教材中,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注释术语的使用存在混乱现象,如“火”与“伙”是古今字,而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28课《木兰辞》中是这样注释的:“火,通‘伙’。古兵制十人为火,同火的人互称伙伴。”将古今字错误地解释为通假。错误的解释必然会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语言问题研究的深入与延伸,所以区分古今字与通假字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拟从古今字和通假字的辨别困难原因出发引出问题,然后从产生原因、本质特点、字形、字义、时间、记词职能、字字关系、字用特点等八个方面分别探讨古今字与通假字的特征,从而辨明古今字与通假字的本质区别。

一、 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定义

(一) 古今字的定义

古今字是指某词在先后的时代所使用的不同的字。通行时间在前的称为古字,通行时间在后的称为今字,古字与今字共同构成了古今字。例如“反”与“返”,“返回”义的本字是“反”,但是为了区别于“反”的其他义项,后来专门新造了一个字“返”来表示“返回”义,所以在“返回”这个义项上“反”与“返”是古今字关系,“反”是古字,“返”是今字。

(二)通假字的定义

通假是指某一个词不用本字,临时借用另外一个字来表示该词的现象,而通假字就是被用来临时代替本字的字。如“疲”与“罢”,“疲劳”义的本字是“疲”。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解释道:“疲,劳也。经传多假罢为之。”这是说经典文献中多次借用“罢”代替“疲”,《左传》昭公三年:“庶民罢敝而宫室滋侈。”那么在“疲劳”这个义项上,对“疲”来说,“罢”就是通假字,“疲”与“罢”构成通假关系。

二、古今字和通假字辨别困难的原因

从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定义来看,二者不是很难辨别。但是在真正作区分时,常常不能立即分辨出来。通过分析与研究,两者辨别困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两者都有字与字之间语音相同或相近的特点。在古今字中,大多数今字以古字为声符从而构成形声字,于是古字与今字的读音是相同或者相近的,如“昏”与“婚”;而通假字的特点之一就是读音与本字相同或者相近,如“而”与“尔”。

第二,古字沿用的现象类似通假。张梦涵与杨雅丽在《语文教材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注释术语质疑》中指出,通假字的一个特点就是“通假字和本字同时并存”(《文教资料》2016年第2期,第47页),这也是区别于古今字的特点之一。然而许嘉璐在其主编的《古代汉语》中写到:“今字产生以后,古字并未完全消失,而后人常常出于仿古的习惯还会使用古字来代替今字,这种情况下,便与用字通假有些类似了。”(许嘉璐主编《古代汉语》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67页)这无疑给区分古今字与通假字增加了难度。

第三,两者的使用先后是一样的。从产生时间来看,古字、本字都是分别先于今字、通假字出现并使用的。

第四,两者的注释术语在使用上存在混乱。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古今字往往会被归入通假字范畴,如“要”与“邀”是古今字,而语文资料中却注释为:“要,通‘邀’,邀请。”

第五,古字、今字以及通假字的本字的性质不易区分。古字、今字、通假字的本字都可能是专造字,也有可能是假借字。如古今字“女”与“汝”都是假借字,而通假字“由”的本字“犹”在“犹如”这个义项上是假借字,其本义其实是一种猿类动物,《说文解字》:“猶,玃属。”

第六,将通假与假借混为一谈。詹鄞鑫在《汉字说略》中写到:“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强调‘假借’与‘通假’的区别,还是统称为‘假借’为宜。”(詹鄞鑫著《汉字说略》,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276页)并且学界一致认为“本有本字的假借是典型的通假现象”(裘锡圭著《文字学概要》,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第187页)。这无疑是把取代本字当用正字地位的假借字和临时借用而没有取代本字的假借字看成了一类。

以上这些人们辨析古今字与通假字困难的原因,也是阻碍清晰区分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因素。这说明了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有交叉关系,存在区分的困难是在所难免的。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从多个方面的差异对两者作出区分。

三、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

(一)产生原因

今字主要是为了分担古字繁重的义项而产生的。上古汉字的数量比较少,而且汉语中一个词表示多个意义的现象比较普遍,为了解决混淆不清的状况,古人就创造新字来代替原来的字的一个义项,减少原来的字的负担,那么原来的字与新造的字就是古今字关系,属于不同时代的产物。如“孰”与“熟”,“孰”本来的意义是生熟的“熟”。许慎《说文解字》:“孰,食饪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孰与谁双声,故一曰谁也。后人乃分别熟为生熟,孰为谁孰矣。”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按:“谁、孰亦一声之转。”本来表示生熟的“孰”,由于“与谁双声”,“一声之转”,借用为疑问代词。为了区别“孰”的本义,另外造“熟”来取代古字“孰”的本义。

“通假字是某词用字在共时阶段本来应该写成甲字却写成了乙字的情况。”(刘忠华:《谈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划界原则与方法》,《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由此可见,通假字的产生是偶然的或者随意的,可能是为书写方便,也可能是古人不知道某词原来有字或者书写错误,还有可能是书写习惯或者师承关系,古人没有用原来的字而借用一个与原来的字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如“惠”与“慧”,“慧”表示“聪明”的义项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但是在“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载《列子·汤问》)中却没有用这个字,而是借用了一个和它读音相同的“惠”字,那么相对“慧”这个本字而言,“惠”就是通假字。

(二) 本质特点

“古今字的本质特点是某词或某个意义在先后时代用了不同的字来表示。”(刘忠华著《古代语言文字探索》,西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48页)一个词先使用本字、后使用借字的情况;或者先使用本字、后使用新造字的情况;或者先借用甲字、后改借用乙字的情况;或者先使用甲字、后使用新造字的情况,古今用字都不同,都属于古今字范畴。如“亦”与“腋”。另外还有古字沿用从而古字与今字并存的现象,采纳盛九畴的看法,其性质仍然属于古今字,如“来”与“俫”。

通假字的本质特点是“临时借用”,对本字而言,通假字是别字。通假字与其本字的替换只是临时的,如临时借用“岂”表示“觊”,《楚辞·七谏》:“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

(三) 字形

在形体上,古今字中大多数古字与今字有造字相承的关系,今字以古字为基础。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添加偏旁,如“责”与“债”,今字“债”就是在古字“责”的基础上添加“亻”旁产生的。二是改变偏旁,如“赴”与“讣”,为了区别“赴”的其他义项,将“赴”的偏旁“走”改为“讠”,新造一个“讣”字来表示“讣告”义。

而通假字与其本字没有形体上的造字相承关系,如“蚤”与“早”。虽然有部分通假字与其本字在字形上有相同的部分,但是它们的共同部分是各自原来有的声符,它们的意符差距很大,如“距”与“拒”。这类通假字是古人通常采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临时代替本字的用字方式自然形成的。

(四)字义

在古今字中,从意义的角度看,古字与今字有着紧密的联系,“今字表示的意义在今字未产生之前一直是由古字承担的”(张劲秋:《从古今字看汉字的特点和规范》,《语言文字应用》1999年第3期)。换句话说就是今字表示的意义是古字所拥有的,重要的是今字在这个意义上取代了古字。一是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如“日暮”义的本字是“莫”,后来为了区别“没有谁、没有什么”这个义项,在“莫”的基础上添加偏旁“日”,创造了“暮”字。二是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如“吴起取齐女为妻”(《史记·吴起列传》)中的“取”表示“娶妇”义,但之后“娶”承担了这个义项。三是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如“痢”字在先秦两汉时期还没有出现,而是借用了“利”字来表示“痢疾”义。

而通假字与其本字没有意义上的联系,也就是说通假字在语句情境中表达的意义是本字一直所拥有的而通假字临时拥有的。它们的替换是临时的,一旦脱离了具体的语境,同义关系就会消失。如表示要求的“要”和表示约请的“邀”,它们有各自的本义,相互之间根本就没有任何联系,只是在“拦阻、截击”这一义项上“要”临时替代了“邀”,《史记·刺客列传》:“且前日要政,政徒以老母……”

古今字中古字有今字没有的另外的意义,所以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即古字表达今字没有的其他意义时用了今字是通假,如古今字“知”和“智”,在“岂能智数百岁之后哉!”(《墨子·耕柱》)中,原本应该用“知”表达“知道”义,却用了“智”,“智”没有“知道”这个义项,因此这里的“知”与“智”不是古今字关系,而是通假关系,这就说明了“通假字的本质——通假字与借表之词的意义无关”(刘忠华、张军:《论三种不同性质的假借及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

(五)时间

在时间上,古今字是不同时代的有先后关系的文字现象,通行时间在前的是古字,通行时间在后的是今字,属于历时层面。如“景”是“影”的古字,在先秦两汉时期,阴影的“影”在著作中基本上都写作“景”。但是不排除特例,在今字完全取代古字之前,古字还会与今字共同存在一段时间,这时就是共时层面的了。

而通假字有所不同。从共时的角度看,通假字与本字共同存在,表示同一个词或者同一个概念;而从历时的角度看,本字比通假字出现得早,但通假字的出现是临时的、偶然的。

由此可见,古今字主要是历时现象,古字在前一个时代,今字在后一个时代;通假字主要是共时现象,通假字与其本字共同存在。

(六)记词职能

对某一个词或者某一个概念而言,古今字中的古字是其在前一个时代的常规用字,今字是其在后一个时代的常规用字,如“坐”与“座”;而通假字与本字不是如此,通假字的本字一直都是这个词的常规用字,但是通假字不论何时都不具备作这个词的常规用字的资格,只是别字,因为通假字是临时的、偶然的,如“世”和“逝”。

(七)字字关系

古今字中古字和今字之间“存在先用甲字后用乙字、乙字替换甲字职能的历史事实”,而通假字与其本字“不存在先后使用和职能替换的历史”(刘忠华、张军:《论三种不同性质的假借及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区别》,《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

(八)字用特点

在互换问题上,古今字中古字与今字在使用上是同义替换,经过一定的时间,今字就会取代古字;而通假字与其本字在使用上只是临时替换,通假字不会取代本字。

四、结语

从常规职能与运用特点以及字词关系的角度看,古今字与通假字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不能笼统地将古今字纳入通假字范畴。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古今字的主要特点是某词在先后时代使用了不同的字,而通假字的主要特点是临时或者偶然借用的,虽然两者内在的区别是明显的,但是从表象来看分不清两者还是极易造成的,所以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于语文教材中的注释术语问题,建议编著者采用直接解释字义的方法,这样就不会影响学生对古今字与通假字的学习,同时希望编著者随时注意学术界仍有争议的问题,避免造成读者的误解。


文章来源:长治学院学报 网址: http://czxyxb.400nongye.com/lunwen/itemid-58341.shtml


上一篇: “广药-连南”医联体模式:让百姓少跑腿,让数
下一篇: 农业基础科学论文_呼和浩特城市绿地土壤水分的累积与变异性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长治学院学报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